·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2)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最外层呈现出碳氢链性质,体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
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
口对于极性固体物质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形成单层吸附,当其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转为双层吸附。对于非极性固体,一般只发生单分子层吸附。
②分类:一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③性质:可与水混溶,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沉淀。
④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化物;胆酸盐,如牛磺胆酸钠。
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杀菌作用。但易与一些大分子阴离子药物发生沉淀。
分子结构上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的表面活性剂,随介质的pH可成阳或阴离子型。
性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去污力强;酸性水溶液中呈阳离子性质,杀菌力强。
2.性质:毒性小,不解离,不受pH的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广泛应用于外用、内服、注射制剂。
性质:在酸、碱及酶等作用下易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蔗糖,HLB为5~13。溶于丙二醇、乙醇,但不溶于水,但在水和甘油中加热可形成凝胶。
■司盘20(月桂山梨坦)司盘40(棕榈山梨坦)司盘60(硬脂山梨坦)司盘65(三硬脂山梨坦)司盘80(油酸山梨坦)司盘85(三油酸山梨坦)
(4)埃莫尔弗(emlphor)易溶于水和醇及多种有机 溶 剂 ,HLB为12~18,具有较强亲水性,乳化能 力强,作增溶剂和O/W 型乳化剂。
性质:为淡黄色液体或固体;分子量1000~10000以 上 ;HLB 值为0.5~30;聚氧丙烯为亲油基;聚氧乙 烯为亲水性基;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和消 泡等多种优良性能,但增溶能力较弱。
Poloxamer188(pluronic F68)特点:无毒、无抗原性、 无致敏性、无刺激性、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静脉
乳剂o/w型乳化剂,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耐受热压 灭菌和低温冰冻而不改变其物理稳定性。
命名规则是在Poloxamer后附三位数字,前两位表示聚氧丙 烯链段的分子量,后一位表示聚氧乙烯链段分子量在共聚物 中所占的比例。比如:
2.在Poloxame r命名规则中,尾数为7或8的共聚物均为固体, 5以下为半固体或液体。
子数目不断增加时,依靠自身的范德华力相 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的分 子缔合体,称为胶束。
● 球形:碳氢链无序缠绕形成疏水内核,与 亲水基相邻的次甲基整齐排列形成栅状层 亲水基分布在球状胶束表面发生一定程度 的水合作用。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反 离子吸附在胶束表面。
CMC,溶液表面张力基本达到最低值,而且溶液得多种物 理性质如摩尔电导、粘度、渗透压、密度、光散射等 多种物理性质发生急剧变化。利用这些性质与表面活 性剂浓度之间得关系,可推测出表面活性剂得临界胶束 浓度
HLB 值愈大,亲水性愈强;HLB 值愈大,亲水性愈强;HLB 值愈小,亲油性愈强。值愈小,亲油性愈强。
1、乳化硅油所需HLB值为10、5,若选用55%得聚山 梨酯60(HLB值为14、9)与45%另一待测表面活性剂 混合取得最佳乳化效果,试计算该表面活性剂得HLB 值?
· 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维生素、甾体激素等 许多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增溶, 形成澄明溶液及提高浓度。
(2)煤酚在水中得溶解度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 却能增加到50%左右,此即“煤酚皂”溶液。 (3) 甲酚,p40 (4)非洛地平,黄体酮,丁香油,
·krafft 点(克拉夫特点):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得溶 解度随温度升高,当至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升 高,该温度称为krafft 点,相对应得溶解度即为该离 子表面活性剂得临界胶束浓度(CMC)。
⑩ krafft点亦就是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得下限,即 只有高于krafft 点,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 作用。如SDS
· 某些含聚氧乙烯基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 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此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 度称为昙点(或浊点)。(熟练掌握昙点得定义)
· 原因: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得氢键 断裂,聚氧乙烯链发生强烈得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 力下降,表面活剂溶解度急剧降低。
·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 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 主要就是两者得合成方法不同:PEG(聚乙二醇)采用缩聚反应得 到,所以两端都就是羟基;而PEO(聚氧乙烯)就是由环氧乙烷经烷 氧化物引发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端基上会带上烷氧基团,所以 由于聚合方法不一样,二者分子量会有差别。
· 但不能把二者分子量得差异当成区分二者得标准,分子量就是可 以控制得。聚合方法不同带来得实质区别就是端基结构得不同
①蛋白质在碱性下,羧基解离而带负电荷时,与阳离子表面活 性剂发生电性结合;
②蛋白质在酸性下,氨基或胺基解离而带正电荷时,与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发生电性结合。
● 表面活性剂还可破坏蛋白质结构中得盐键、氢键和疏水键, 使蛋白质得螺旋结构被破坏,最终蛋白质发生变性。
2、 口服给药: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口服一般没有毒性。
3、 静脉给药得毒性口服,其中仍非离子型毒性较低 ,Poloxamer188 静脉注射毒性很低。
4、溶血作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毒性较大,而且有溶血 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有溶血作用,但一般较小。
各类表面活性剂以外用制剂得形式长期应用或 高浓度使用时可能出现皮肤或粘膜损害。但仍 以非离子型得对皮肤,粘膜得刺激性为最小。
增溶体系就是溶剂、增溶剂和增溶质组成 得三元体系,三元体系得最佳比例常通过实 验制作三元相图来确定。
制作三元相图:按一组比例取增溶剂和增溶 质混匀,分别滴加蒸馏水,计算各混浊点处 三组分得重量或体积百分数,并绘入三角坐 标图中
口同系物增溶剂随碳原子数得增加而增 大,CMC减小,胶束聚集数增加,增溶量 增 加 。
◆当解离药物与带有相反电荷得表面活性剂混合时,在不 同配比下可能出现增溶、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和不溶性
◆解离药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时,pH 可明显影响药 物得增溶量。弱酸性药物在偏酸性下有较大得增溶;弱 碱性药物,则在偏碱性下有更多得增溶;两性药物则在等
制剂中有多组分时,对主药得增溶效果取决于各组分与表面 活性剂得相互作用。
某一组分吸附或结合表面活性剂分子,主药得增溶量减少; 某些组分也可扩大胶束体积而增加主药得增溶量。
●抑菌剂或其她抗菌药物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易被增溶而降低其 活性,需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相同得抑菌效果。
药物增溶后得稳定性可能与胶束表面性质、 结构和胶束缔合体得反应性、药物本身得 降解途径、环境得pH、离子强度等多种因 素有关。
● 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得中性无机盐,主要受反 离子影响:反离子结合率和浓度越高,表面活性剂CMC 就越低, 从而增加了胶束数量,增加了烃类增溶质得增溶量,但却降低 了极性药物得增溶量。
● 脂肪醇与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混合胶束,烃核得体积增大,对 碳氢化合物得增溶量增加;
● 极性有机物,如尿素、N- 甲基乙酰胺、乙二醇等均升高表面 活性剂得临界胶束浓度。
水溶性高分子吸附表面活性剂,减少溶液中游离 表面活性剂分子数量,临界胶束浓度升高;
· 二个同系物等量混合体系得表面活性介于各自表面活性之间,而 更趋于活性较高(即碳链更长)得组分,对CMC 较小组分有更大得影 响。
· 两者更容易形成混合胶束,CMC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CMC之间或低 于其中任一表面活性剂得CMC。
· 对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当 聚氧乙烯数增加时,可能发生更强得协同作用,但电解质可使协同 作用减弱。
水溶液中,带有相反电荷得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得适 当配伍可形成具有很高表面活性得分子复合物,对 润湿、增溶、起泡、杀菌等均有增效作用。
如混合比例不当、混合方法不适,可导致溶解度很 小得离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沉淀
口起泡剂和消泡剂:起泡剂通常具有较强得亲水性和较高得 HLB值。在产生稳定泡沫得情况下,加入一些HLB值为
口 去污剂:最适HLB 值一般在13~1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 最强,其次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口 消毒剂和杀菌剂:大多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 面活性剂都可用作消毒剂,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有类 似作用。
· (1)定义: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 得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 (2)表面活性剂得HLB 值越高,其亲水性越强;HLB 值越低,其 亲油性越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得HLB 值具有加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