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下称“德州联化”)的中心控制室,醒目的大屏幕上显示着企业生产各环节的能耗、碳排放等实时数据。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双重背景下,化工行业正面临转型与突围的双重考验。作为全球植保行业CDMO服务的先行者,德州联化以“绿色发展、共创未来”为核心理念,将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入企业战略。
作为上市公司联化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企业不仅是山东省首批化工重点监控点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还拥有工信部光气定点生产和省农药生产定点的双重重要资质。公司聚焦农药中间体及原药、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医药中间体、电子新材料四大产品系列,涵盖20多个品种,年产能10万余吨,产品60%远销海外市场。
在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南从德看来,“双碳”目标不是选择题,而是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德州联化将绿色转型融入战略核心,通过管理体系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工艺革命与数字赋能,构建全链条减碳路径。
“我们以国际标准为镜,倒逼管理优化。”南从德向记者介绍,德州联化连续四年通过国际平台CDP披露环保数据并保持B级评级,更于去年通过国际SBTi组织的科学碳目标验证,成为行业内较早以科学方法锚定减碳路径的企业。“这些认证不是终点,而是让‘双碳’工作从理念落地为具体行动的抓手。”
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摸清“碳家底”是前提。去年,德州联化引入ISO14064国际标准开展碳足迹核查,精准锁定排放源后,从能源替代与技术攻坚两方面着手,开展“降碳行动”:在能源替换方面,公司每月采购绿电超40万度,年减碳量达4000多吨;2025年开始和相关方启动生物质锅炉替代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年净减碳量约2.76万吨,相当于植树155万棵。在技术层面,公司将减排指标分解至生产、采购、物流等全链条,2024年落地50余项技改项目——焚烧设施改造、高能耗风机替换、溶剂回收率提升等,累计减碳0.5万吨,让每一度电、每一升溶剂都发挥最大价值。
工艺升级是化工企业减碳的“治本之策”。德州联化大力投入过程强化技术,用微反应器、连续流技术替代传统间歇式生产,实现“效率提升+污染减少”双重突破。以某项目为例,应用连续流技术后,能耗降低20%,溶剂节省30%,碳排强度直接下降五分之一。南从德告诉记者,目前,这类技术正加速在更多产线推广,从源头切断碳排放“增量”。
除此之外,德州联化还搭建了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能耗,动态优化调度,去年通过减少无效能耗实现10%的节能目标,让“每克碳都可控”成为现实。
“公司从客户发现新活性成分开始就介入合作,全程参与工艺设计、筛选和开发,依托强大的研发平台,甚至能帮客户做定制化的活性成分探索。”南从德介绍道。公司搭建了覆盖产品全链条的服务能力,提供从克级实验室研究、吨级中试放大到百吨级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大幅缩短新药上市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在供应链布局上,联化科技也坚持“多基地、多元化”。在国内建有多个生产基地,在海外布局了英国基地,并将马来西亚打造成第二海外基地。这样既能规避单一地区的贸易风险,又能按产品不同阶段的需求动态调配资源,为客户提供可靠保障。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联化科技始终将环保、安全和双碳控制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环保方面,公司针对车间水质特点,分级配备预处理设施及深度生化处理站,确保废水达标排放;采用前端与末端相结合的废气治理技术,实现废气彻底净化;规范建设固废暂存仓库,并配套建设焚烧炉处理部分危险废物。安全方面,作为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公司建立了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人员定位系统覆盖所有进出生产区域的人员和车辆,同时融合物联网监控预警技术,实时接入安全生产动态监测数据及监控视频,提升安全监督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今年成功入选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
从绿色低碳转型的“步步为营”,到全球协同布局的“棋高一着”,再到环保安全管理的“筑牢根基”,德州联化正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基因。未来,这家企业还将在工艺源头减碳、能源结构绿化、数字精细管理的道路上持续深耕,为化工行业的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德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