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骄阳炙烤着井架,在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河北块Ⅳ4层双4213井注聚现场,河南油田开发地质高级专家邱坤态蹲下身,仔细观察井口返出液的颜色与流速,在记录本上快速标注,汗水顺着脖颈滑进衣领。“双河区块三次采油区域是我的‘责任田’,做好参数优化,才能保证油井高产。”邱坤态说。
今年以来,面对生产形势严峻、稳产难度大的挑战,河南油田建立技术联产承包责任体系,为油田专家划分稳产“责任田”,组织25名专家深入基层生产单位,开展技术帮扶,推动油气产量快速提升。
河南油田从5月开始实施技术联产承包责任体系,截至7月底,井日产量由3300多吨上升到3400多吨,产量箭头逐步向上。
“张连锋‘责任田’:采油一厂、采油二厂三次采油区域。樊晓伊‘责任田’:新疆采油厂……”在河南油田办公楼公示栏上贴着专家稳产“责任田”划分表。
目前,河南油田有生产经营类专家25名,涉及三次采油技术、稠油开发、非常规油藏开发等领域。河南油田根据专家的技术特点,结合生产单位的技术需求,精细划分“责任田”,确保技术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25名专家的“责任田”分别划分到了采油一厂、采油二厂、新疆采油厂和铜川公司等4家采油生产单位。
“不是下去打卡,是要带着稳产的‘药方’回来。”在5月份专家承包“责任田”动员会上, 河南油田副总地质师苏建栋指着投影仪上的产量曲线叮嘱,“每块‘责任田’都是一场突围战。”
“多日的坚守总算有了成效。”7月30日,从生产报表上看到新疆采油厂井均日产量提升到了523吨,河南油田油藏评价专家樊晓伊长舒了一口气。
“沉下去必须有结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专家下沉基层前,河南油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下沉到自己的“责任田”后,针对采油一厂三次采油先导试验区4口井注入表面活性剂不均匀问题,邱坤态、河南油田宏观及微观物理模拟和驱剂评价专家郭艳、河南油田水驱油藏工程研究专家张连锋,与现场人员一起查原因、定对策,改进表面活性剂添加工艺,使4口井的日产量从7吨跃升至 10吨。
针对新疆采油厂注汽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问题,樊晓伊从5月中旬下沉新疆采油厂,白天到现场查看油井生产情况,晚上和技术人员逐井分析产量下降的原因,一一定对策,并排出运行表,跟踪落实情况,排除了新疆采油厂13口出砂井的故障,日增产能5吨。
针对采油二厂新井生产时地层能量低的问题,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开发部署与调整研究(科研)专家李星和现场人员加强水井治理,加大反向压驱技术应用力度,使该厂井均日产量上升至1161吨。
针对铜川油气开发公司老区水平井递减快的问题,邱坤态提出把WB47-2井、2-87-1井等7口低效油井转为注水井、补充地层能量,对应油井的产能稳步上升。
7月30日,河南油田公示栏7月积分表上,邱坤态的名字旁标着“现场驻井15 天”,李星的“技术革新项”后画着红星。
划分了“责任田”,就要保障“收成”。河南油田根据价值积分管理办法,对专家下沉基层情况实施积分考核管理,每月公布专家下沉基层情况,并强化正向激励,鼓励专家多到基层解难题,为油气产量稳步攀升贡献智慧。
在正向激励机制下,专家到自己的“责任田”时不仅开展技术优化,而且带着现场带徒手册,在现场为基层人员传授解决异常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帮助基层人员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专家深入现场解决问题,咱们也跟着学了不少东西。”7月30日,采油二厂王集巡检班班长余先政在王313井学习了调整注聚井参数的知识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