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科人一体化”驱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杭州日报》头版报道学院“教科人一体化”成果案例

  行业动态     |      2025-05-24 18:12

  

深耕“教科人一体化”驱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杭州日报》头版报道学院“教科人一体化”成果案例

  在合成生物学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教科人一体化”战略为引领,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5月19日,《杭州日报》头版聚焦拱墅区“教科人一体化”成果,报道了学院探索“政产学研用”,创新“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高校输送人才与技术-企业打通产业链与市场链”的生动案例。

  学院始终将“教科人一体化”作为发展核心,通过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探索“教科人一体化”的创新合作模式,融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深度交融,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持续为生物制造产业培育和输送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搭建平台,熔铸创新协作引擎。2023年,依托学院郑裕国院士团队的科研力量,由拱墅区政府、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三方共建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研发机构——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通过“研究院+孵化企业+产业园”三联动的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模式,加码布局生物经济产业赛道,助力浙江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科创高地,推动更多生物制造领域创新企业和产品在浙江省落地发展。研究院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已在平台搭建、人才招引、项目立项、创新企业孵化等方面实现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打造了“产业需求—科研攻关—人才培育”的闭环生态。凭借强劲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活力,研究院成为拱墅区“生命健康产业人才科创共同体”的核心引擎,树立了“政产学研用”合作的示范标杆。目前,研究院已成功孵化7家合成生物企业。

  火星电竞平台安全保障

  实践赋能,深耕科教融合沃土。2025年3月,在拱墅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大会上,学院郑裕国院士受聘“拱墅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导师”,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喜获“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作为研究院孵化企业之一的珲达生物,更是获得“拱创人才新锐企业”称号。此次报道的裕元生物同样是研究院精心孵化的企业,其组建了一支汇聚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背景的博硕全职研发团队。依托新一代合成生物技术,团队成功完成了槐糖脂高产菌株改造与吨级中试发酵,实现了从葡萄糖到槐糖脂全生物合成的重大技术突破。相较于传统化学合成方式,生物技术与“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该成果不仅攻克了行业产率难题,更预示着槐糖脂有望重塑表面活性剂市场格局,为绿色生物制造领域注入强劲动能。

  布局未来,共绘行业协同蓝图。首届生物有机合成与生物制造产业大会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催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一次会议,将于2025年6月12日-14日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催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联合承办,旨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深度融合,加速生物有机合成技术工程化应用,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

  从科研成果孵化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到产学研合作平台成效显著,再到牵头举办行业盛会,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为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积极书写合成生物学领域创新育人与产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火星电竞平台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