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轰鸣的发酵车间里,大庆华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发酵工程师孟祥会正专注地查看设备参数。这位年仅36岁的工程师,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加油站操作员到生物技术领域专家的华丽转身。日前,由他主导研发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成功应用生产,年节约成本逾100万元,成为大庆华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时针拨回2015年,时任中化石油主管的孟祥会面对突发火情展现出的职业素养,已初显担当本色。当油气站配电柜意外起火时,他冷静执行应急预案,及时断电处置,为公司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
2016年3月,孟祥会跨行业加入大庆华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最基础的车间操作工做起。面对全新的生物发酵领域,他白天跟班实践,夜晚研读专业书籍,仅用半年时间就全面掌握了发酵工艺全流程,同年10月即晋升为发酵班长。“那时候车间里总能看到他拿着笔记本追着老师傅请教,设备参数手册都被他翻得卷了边儿。”同事邱天成回忆说。
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面临设备产能不足的瓶颈。孟祥会带领4人技术攻坚小组,对发酵工艺进行系统性优化。他结合自身对发酵的理解,与施工方紧密结合,利用休息时间对新设备进行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生产工艺得到了优化,设备的实用性也提高了,并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编写了“定制版”技术手册,以便于及时培养技术人才。
“技术创新没有捷径,就是不断试错。”2020年9月,“孟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为攻克发酵罐余热回收难题,孟祥会带领团队连续72小时监测温度曲线,最终研发出“发酵罐消毒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这项创新与同步研发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消泡装置”共同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每年为公司节约能源成本100余万元。
作为一名党员,孟祥会创新开展“党员先锋项目认领”活动,把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重点作为生产部党员小组的攻关项目。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以溶氧曲线判定生长阶段及发酵罐内部状态的方法,提高了对发酵过程中的判断性,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孟祥会积极探索新员工培训方式,推广“师徒制”,在两个月的时间,培养新员工7人,并全部在其他班组担任主要岗位。他带领的生产部团队,在公司的华理论坛上总是脱颖而出,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为公司生产秩序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在的部门,也被同事们称为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
“技术革新永无止境,我们要用中国智造为油田开发提供更优解决方案。”从普通操作工到全国劳动模范,孟祥会用十年坚守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