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水护水十堰用上十八般武艺

  公司新闻     |      2025-08-10 20:35

  

为了保水护水十堰用上十八般武艺

  “全部优良。”日前,湖北省十堰市2025年7月水环境质量结果出炉,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科工作人员柯伟拿着检测报告介绍说,2024年以来,十堰市辖区内27个国省控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水平,达历史最好成绩。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蓝劲松说:“多年来,十堰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汇集先进技术治水、引入智慧手段管水,创新体制机制护水,构筑保水护水坚强‘盾牌’,推进十堰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北方送水超72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亿人口。首都人民饮用的每3杯水中,有两杯来自“南水”;天津基本实现“南水”全覆盖;河南11个市、河北10个市实现“南水”水源置换。

  听不到处理噪音、闻不到刺鼻气味,看不到黑色污水……走进郧阳区城关镇污水处理厂,犹如走进一个绿意盎然的小花园。

  据了解,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污水处理厂是十堰市第一座地下大型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3.7亿元,规划日处理污水6万吨,其中4万吨/日一期工程目前已建成试运行。项目全面建成以后,可覆盖郧阳区城关镇、杨溪铺镇、谭家湾镇,解决约26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作为全流程、高标准、地埋式的污水处理厂,这家污水处理厂设计理念新颖,处理工艺独特,是一座花园式地下污水处理厂,对提升郧阳区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优化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厂采用“多段 AO生化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生物滤池+臭氧接触氧化池”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Ⅲ类标准。

  这家污水处理厂在脱氮方面效果明显,是丹江口库区脱氮示范工程。有关专业人士介绍,一般污水处理厂出水达TN≤15mg/L,而这家污水处理厂出水达TN≤10mg/L。此外,污水处理厂的COD、氨氮、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等20多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出水水质总体达新生水标准。

  这是十堰采取先进治污技术保水护水的缩影。多年来,十堰创新先建设后付费的“自带干粮擂台赛”治污方式,对好的污水处理技术全面推广,让不达标者退出市场。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全国先进的治污技术都在十堰“一试身手”。多年来,十堰市引入北京排水集团、碧水源公司等多家第三方治水权威公司驻扎十堰,目前,十堰汇集先进污水处理工艺多达27种,成为名副其实的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

  经过多年治理,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十堰全市27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十堰全域水质持续稳定向好,达历史最好水平。

  日前,在十堰市丹江口库区,一架归巢无人机在巡查中发现丹江口市三官殿河段水面有漂浮物。他们第一时间通知了负责所在区域的巡护大队。接到指令后,巡护队员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据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丹江口分中心工作人员陈金毅介绍,这些无人机主要用于库岸线和入库支沟的日常巡护,可有效弥补传统人工巡查费时费力、视觉局限的短板。

  无人机巡查是十堰智慧化保水护水治水的手段之一。十堰目前已在所辖的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等地布设归巢式无人机50余套,每天按照设定路线开展多轮次自动巡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水域面积1050平方公里,十堰境内620平方公里,占比60%;库岸线座水库均汇入丹江口水库,占入库总量的90%。

  面对库区面积大、风险点位多、管控岸线长等困难,近年来,十堰市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的丹江口库区“1336”水质智慧监管体系。

  “1336”水质智慧监管体系包含1个机构即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3支力量即库区综合执法大队、污水排放巡查大队、生态环境警察大队;3个平台即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监管平台、调度平台、监督平台;6个系统即断面水质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重点涉水企业监管系统、环湖岸监控系统、环湖公路危化品运输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站点防入侵监管系统。

  体系整合172个断面水质监测、1066个卫星遥感监测网格、262个重点涉水企业监管、313路环库岸线公里环库公路移动污染源电子监控、33个国省控监测站防入侵监控等平台数据,形成全市保水护水“一张网”,构建起“点源实时预警、岸线水陆巡护、库面遥感监测”水陆空一体化监管的“天罗地网”。

  体系运行以来,已累计预警交办问题线%。通过线索核实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3件,其中涉嫌刑事犯罪案件4件。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和12345市长热线%。十堰市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试点,并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高级研修班上交流经验做法。

  2023年8月15日,十堰市公安局成立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环境警察支队,与十堰市生态环境监察支队合署办公。这是十堰深化守水护水组织体系改革的缩影。

  近年来,十堰高规格成立市、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保水护水委员会,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县级层面实行党政双线分管环保领导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工作党政同责。

  市纪委监委专设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政治监督室,会同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和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室组地”联动监督,与市环委会及其成员单位建立“1+1+N”联动机制,推动“执法+司法+纪检”高效联动,实现全流域护水、全链条监督、全方位治理。

  在全省率先实行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分局长异地交叉任职,打破地域观念,确保“一把手”心无旁骛、依法履职。

  不断深化守水护水制度体系改革,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市委绩效考核体系,分值占比达到20%以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县(市、区)年度综合目标完成情况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

  将每年的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日,依法确定为十堰市生态文明日,引领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市人大常委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颁布实施《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林长制和支沟分片包干治理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对履职不力导致重大生态问题和污染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2024年,对12个乡镇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两名主职因库区生态修复工程滞后被问责。

  十堰不断深化守水护水治理体系改革,建成覆盖全域、统筹市县的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数字平台。组建十堰生态环境集团,统一运营城区10座污水处理厂,形成“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管理闭环。集成实施水质稳定达标、消落带治理、库周岸线整治等“十大攻坚”,推动农村污水全域治理、城镇污水全域收集、生活垃圾全域焚烧、考核断面全域优良。

  成立2000多支环保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巡河、库面清漂蔚然成风。大力开展文明河流及“六无乡镇”建设,落实《守水护水行为规范》,引导群众逐渐改变生产生活习惯。

  火星电竞玩家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