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化学(834033) 事件 康普化学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0亿元,同比下降25.21%;实现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降46.39%。其中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46亿元,同比下滑52.96%、环比下滑48.31%,实现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下滑-97.03%、环比下滑-94.60%。 投资要点 金属萃取剂需求不振致使业绩承压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金属萃取剂。2024年度,公司金属萃取剂业务营业收入为2.79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84.36%。受到境内大客户冲槽需求减少影响,公司金属萃取剂产品营收下滑31.97%,毛利率下滑0.97个百分点至41.96%,构成公司业绩承压的主因。公司其他特种表面活性剂产品在2024年贡献营收0.51亿元,同比增长60.92%,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金属萃取剂给公司带来营收额下滑的影响。 持续加码科研能力,费用率有所上升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97/+2.67/-0.28/+2.79pct,费用率整体呈现上行趋势,其中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增长较多。公司技术研究院暨中国(重庆)新能源金属材料研究院在年内落成,并且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人才充实公司科研团队,所带来的职工薪酬、房屋建筑物折旧等费用是费用率上行的主因。现金流方面,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09亿元,同比下降0.18亿元,主要源于客户回款延期。 股份回购叠加分红,展现公司坚定信心 公司在年中启动股份回购计划,至9月,公司已经完成预定的股份回购份额,未来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激发新招募的技术人才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公司业绩承压情况下仍心系股东回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合计0.18亿元。体现出公司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盈利预测 随着新能源车逐步更新换代,公司金属萃取剂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重要性将会逐步凸显。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62、1.4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8、12.0、13.7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主要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产品技术迭代风险;宏观经济运行和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技术保密风险;生产安全风险。
康普化学(83403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3亿元,同比-25.2%,实现归母净利润8011.2万元,同比-4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091.9万元,同比-42.4%。 大客户冲槽需求下降叠加成本、费用增加,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受重要客户铜萃取剂冲槽需求下降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成本费用方面,公司引进了大量行业内的科研人才,导致研发费用有所增加;同时,随着公司募投项目“年产2万吨特种表面活性剂建设项目”逐步转固,目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尚未能形成规模收入,而相应的折旧费用也有所增加,对成本造成了一定压力。 湿法冶铜替代逻辑不改,看好铜萃取剂需求长期增长。从需求端看,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尤其是电动车、风力发电等对铜使用量较大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铜的需求量还将有较大提升。根据S&P标准普尔预测,2025年、2030年,全球铜需求量将分别增长至3060万吨和3990万吨,而到2035年可能增长至4890万吨。此外,相较于传统的火法冶铜,湿法冶铜能耗低、污染小,且提纯效率高、可广泛适用于高中低品位的矿山,预计未来将逐渐取代火法冶铜,带动铜萃取剂需求进一步增长。从供给端看,根据ICSG统计,目前全球约有一半的铜矿山服务时间超过50年,矿山开采时间过长会导致矿石品位逐渐下降,对应的萃取剂消耗量也会相应增加。 积极推进新品上市,新能源金属萃取剂、酸雾抑制剂等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积极应对,加强市场研判与分析,在新能源金属萃取剂、酸雾抑制剂等产品的市场拓展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2/104.7/125.7百万元,对应PE为32/24/20倍。公司作为国内金属萃取剂龙头企业,湿法冶炼逐渐成为炼铜主要工艺,同时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推动金属萃取剂需求量持续提升,公司募投项目大幅扩产有望推动公司业绩稳步上升。综合考虑上述原因,我们给予“持有”投资评级,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主要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产品技术迭代风险、宏观经济运行和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技术保密风险、生产安全风险。
北交所信息更新:年产2万吨特种表面活性剂项目进入试生产,关注资源回收政策加码
康普化学(834033) 发布 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2024Q1-3 利润 7925 万元 新能源电池金属再生回收、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 矿山湿法冶金解决方案提供商康普化学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85 亿元(-17.38%),归母净利润 7925万元(-30.77%)。第三季度营收 8850 万元(-28.60%),归母净利润 1943 万元(-53.34%)。 2024 年 9 月 20 日公司完成金额共计 1585 万元的股票回购, 10 月21 日发布 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对 2025/2026 年的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营收较 2024 年增长不低于 15%/30%,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10%/20%。考虑到公司费用及折旧增加,我们下调 2024-2026 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1.53/1.77 亿元(原值 1.56/1.82/2.33 亿元), 对应 EPS 为 1.04/1.28/1.49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5.7/20.9/18.0 倍, 下调至“增持”评级, 但我们仍看好公司的强研发实力以及金属回收背景下的成长机遇。 资源回收政策持续加码,公司百吨级新能源电池金属绿色综合利用装置建成 2024 年 10 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将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承担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 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业务、废有色金属回收等, 该政策利好康普化学在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和动力电池回收的方向。康普化学新建成百吨级别新能源退役电池金属的绿色综合利用装置, 可利用公司的萃取技术生产碳酸锂、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镁等新能源电池级金属盐。 如验证成功新的湿法冶金先进技术的综合运行成本优于市场,或将有效推动锂、钴、镍等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的市场拓展。 公司毛利率保持高位, 年产 2 万吨特种表面活性剂建设项目进入试生产 募投项目“年产 2 万吨特种表面活性剂建设项目”已进入单产线试生产阶段,“康普化学技术研究院”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公司积极引进研发人才,加大研发投入, 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 4.43%,同比+2.10pcts。 截至 2024Q3,公司存货 1.96 亿元,较年初+45.38%, 由于核心原料采购价格处于近两年低位,公司增加半成品备货。 公司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风险提示: 新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其他风险详见倒数第二页标注 1
2024年三季报点评:特种表面活性剂项目开启试生产,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深化激励
康普化学(834033) 投资要点 下游市场需求下滑,公司业绩与现金流持续承压。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Q1-3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17.38%;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30.77%;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26.72%。单季度来看,2024Q3公司实现营收0.88亿元,同比-28.60%,环比-31.79%;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53.34%,环比-48.06%;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40.28%,环比-42.62%。公司前三季度整体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主要系客户冲槽需求下降导致销售减少。此外,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投资/筹资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27/-1.76/-0.43亿元,同比-134.66%/-38.76%/-282.04%,主要系重要客户回款减少、收回的保证金减少、扩产购买原材料付款增加、募投项目投入以及支付大额现金股利和回购股份所致。 销售毛利率同比改善,期间费用率水平有所提升。2024Q1-3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44.82%,同比+1.74pct。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所上涨,前三季度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50、+2.09、+0.75pct。其中,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55.81%,主要系公司薪酬、办公费、会务费及折旧增加所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72.79%,主要受公司汇兑收益减少所致。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及研发设备折旧增加导致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57.26%,研发费用率同比+2.10pct。 特种表面活性剂项目进入试生产,推出2024年员工持股深化激励。2024年8月,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年产2万吨特种表面活性剂建设项目”经专家评审后已组织开展试生产,待产线调试及工艺磨合后可陆续放量贡献盈利。截至2024年9月20日,公司已完成今年6月发布的股份回购方案,共支付金额为1585万元,回购份额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8436%。此外,公司于2024年10月22日推出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司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金属萃取剂细分龙头,湿法冶金替代传统火法发展前景良好,考虑公司短期业绩承压,我们下调2024~2026归母净利润至1.28/1.51/1.80亿元(前值为1.36/1.61/1.82亿元),对应最新PE分别为13.68/11.61/9.7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波动风险;3)募投项目实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