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文博,曾经那可是一颗政法系统的“明星”,谁承想,如今却落得个被查的下场,这中间到底发生了啥?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李文博的履历,那线 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广西政法系统,从最基层的派出所民警干起,一步步往上爬,当过南宁市公安局治安科见习民警、派出所所长、分局局长,后来又成了河池市公安局长,最后官至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虽说只是副厅级,可在当地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当时他大张旗鼓地搞“智慧公安”建设,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一下子下降了 15%,破案率直接飙升了 42%,还弄出了南丹县“企业微信反诈模式”,被省级媒体报道,那李文博往那一站,警服笔挺,胸前挂满奖章,活脱脱正义的化身。但谁能想到,这风光的背后,早就埋下了隐患。
2021 年河池市纪委监委内部通报,某县公安局长收受涉黑组织 400 万贿赂,违规办理取保候审;某派出所所长长期接受娱乐场所老板安排的“特殊服务”。
那时候,李文博可是全市政法系统的“一把手”,这些事儿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你说怪不怪?
一是好名表,私下聚会时,他手上那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换着戴,其中一款限量版江诗丹顿腕表,价值超 80 万,这在河池当地,可是相当于普通公务员 20 年的工资,也不知道这些表他是怎么弄来的。
二是爱插手矿山经营,他司机的亲属突然成了南丹县某锡矿的股东,这矿之前因为安全生产不达标被勒令整改,可李文博一去视察,这矿就“神奇”地复工了,这里面的猫腻,大家都心知肚明。
三是“朋友圈”乱七八糟,他和涉足赌场、砂石生意的商人黄某(2023 年河池某涉黑案主犯)关系好得很,经常一起坐游艇出海,那场面,别提多奢靡了。
支持政法文化建设”为由,收了某房地产商送的张大千仿古画,价值超 200 万,这哪是收礼啊,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早在 2021 年,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就指出河池存在“执法司法权力寻租”“警黑勾结”等问题。
比如,有个网贷公司,虚增科技投入,摇身一变成了“重点保护企业”,可实际上它干的全是暴力催收的勾当,三年非法获利超 5 亿,这背后要是没有李文博的庇护,它能干得这么肆无忌惮?
还有宜州区某故意伤害案,主犯的父亲找到李文博的秘书,最后这事儿就“轻伤调解”结了,这哪是执法啊,分明就是拿法律当儿戏。
再看看人事方面,都安县近三年提拔的 12 名科级政法干部,9 人都有问题,学历造假、违规操作,这李文博在的时候,就不管管?怪不得有干警回忆,李文博曾在会议上说:“法律是死的,执行法律的人是活的。”
中央政法委督查组的人就说,这事儿暴露了“关键少数”监督不力、执法司法闭环缺失的大问题。
现在,广西已经开始行动了,推行“执法过程全留痕”,民警都戴上 4G 执法记录仪,数据直接传到纪委监委平台;
建立“异常司法数据预警系统”,对那些取保候审率、缓刑率畸高的办案人员自动标记;
还实行“政法干部八年轮岗”,防止形成利益小团体。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堵住李文博留下的那个大窟窿,防止再出类似的娄子。
他从基层一步步上来,曾经也立下过不少战功,可最后却没能抵挡住金钱、美色和权力的诱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自己谋私利的工具,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事儿给咱老百姓提了个醒,不管啥人,只要有权,就得时刻警惕,别让权力把自己给“腐蚀”了。
李文博这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权力滥用的丑恶,也照出了监督缺位的危险。
权力要是没了约束,那可比脱缰的野马还可怕,想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老百姓。
现在,广西政法系统已经开始亡羊补牢,通过各种新技术、新制度,给权力套上“紧箍咒”,让它不能再任性。
这就好比在权力的道路上,设置了红绿灯和摄像头,一旦有越界的行为,立马就能被抓个现行。
只有大家都提高了警惕,积极参与监督,才能让这些“老虎”“苍蝇”无处遁形。
有人说,权力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忘了自己本该守护的是什么。
李文博的教训,不能只是一时的热点,更应该成为推动整个政法系统改革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