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2024年石油化工品价格或偏强运行利润逐渐修复

  公司新闻     |      2024-02-06 20:52

  2023年石化行业迎来投产大年,中国经济稳步恢复。外围经济低迷,地缘矛盾加剧及石油价格波动频繁,虽有部分本土产品出口量冲上新高,但海外低价化工品不断冲击国内市场。供需错配问题升级,石化行业利润再探新低。2024年预计石油化工品的价格将偏强运行,利润或逐渐得到恢复。

  2023年中国石油化工品市场行情整体偏弱运行,其中国际原油WTI年均价下跌18%,有机化工指数下跌9%。重点跟进的42类石油化工品,年均价上涨的仅2个品目,占比5%。年均价下跌多达40个品目,占比95%。上涨品目分别是:丙酮(12%)、辛醇(1%);下跌TOP前五的品目分别是:石油焦(-50%)、丙烯酸(-38%)、EVA(-37%)、双酚A(-31%)、苯酚(-23%)。上半年,欧美加息风险导致商品市场整体疲软,石化产品价格跌幅较大。下半年伴随宏观预期改善、原油价格上涨和阶段性供给收缩,石化产品价格出现了显著反弹。然而,随后能源价格下跌和需求端持续弱复苏使得市场在反弹结束后从9月中旬开始再次进入下滑通道,持续到12月末。

  2024年石油火星电竞 火星电竞官网化工市场预计偏强运行,行业利润或逐渐修复。主要影响逻辑在于外需偏弱内需稳步恢复,虽然国内炼化扩能供应压力不减,但国际原油高成本支撑,石油化工品市场依附宏观提振、原油支撑因素较强,整体行情偏强整理概率较大。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宏观环境偏空。2024年海外加息周期逐渐收尾,但由于火星电竞平台 火星电竞官方入口全球通胀粘性较高,欧美或长期维持高利率水平,这将导致其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在此背景下,降息交易需要等待更明确的经济下行信号,短期内很难出现流火星电竞平台 火星电竞官方入口动性拐点,2024年上半年经济复苏预期缓慢。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出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9%,当前全球经济正在过去几年的严重冲击中持续复苏,但复苏进程缓慢且不均衡,全球各经济体间经济增速出现分化,整体宏观环境对石油化工市场形成偏空影响。

  2024年原油作为成本端,价格或维持高位运行。2024年原油供需将逐步从短缺转为过剩,原油库存也将从低位开始补库。在原油库存仍在低位的状态下,油价运行中枢仍将维持高位。原油价格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宏观经济以及货币政策对原油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一方面,对于宏观经济周期而言,目前欧美的经济已经基本处于滞涨末期到衰退初期的过渡阶段,而中国已经处于复苏阶段,随着美联储结束加息,宏观对油市的下行压力将持续减轻;另一方面,对于产业周期而言,供应端实际是资本开支和开采产能的周期,需求端实际和经济周期相匹配。资本投资相对不足,导致新增开采产能不足。在面对油价上涨时,供应端的弹性和空间是较小的,对于需求而言,虽然经济周期已经逐步进入衰退,但是后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促使经济稳步复苏,需求的刚需特点决定了原油价格的韧性。在综合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之后,

【年度盘点】2024年石油化工品价格或偏强运行利润逐渐修复(图1)

  预计,在未来2024年原油市场很可能继续呈现高位运行的特点,上半年偏弱下半年偏强,前低后高,美原油主流波动区间在85-90美元/桶之间。国际原油高位运行对石油化工品成本支撑较强。

  大炼化扩能加速,化工品市场供应过剩压力增加。2023年是化工行业投产大年,40类化工品产能平均增长15%,过去五年平均增速仅12%。2024年石化行业仍维持10%左右的高扩能增长,其中炼油板块沥青、芳烃板块苯乙烯及3S,烯烃板块环氧丙烷、烯烃(聚烯烃)、辛醇、丙烯腈扩能明显。酚酮板块产能增长较快的是环氧树脂、双酚A。需求增长来看,油品类石脑油、液化石油气预计需求增长达到7%-8%,芳烃类二甲苯、ABS需增长明显。烯烃类丙烯、乙烯、丙烯腈需求增速较为突出。酚酮产业链双酚A、苯酚、MMA需求增速预计达到11%-12%。综合供需变化来看,2024年供需矛盾预计增加的品目以环氧丙烷最为突出,其次是ABS、PS、辛醇、环氧树脂等行业,因新产能投放速度快于需求增长速度,上述行业供需矛盾预期增加,对市场价格形成偏空影响。分板块来看,芳烃板块因扩能主要集中在中下游产品,而烯烃板块扩能基本上下游同步,因此2024年芳烃板块利润修复力度预计强于烯烃板块。

  国内经济稳步恢复,终端需求对化工品消费量逐渐提升。政府推出的稳增长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修复的速度,但由于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不同细分领域的化工品需求表现可能会有所分化。家电和汽车行业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2023年政策密集出台推动行业高增长,但需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透支现象。在经济恢复仍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基建投资预计保持正增长。房地产市场预计竣工和新开工仍将呈现分化,新开工降幅可能收窄,前端地产商品的消费需求增长仍面临压力,但后端家装、家具消费有望增长。外需方面或先弱后强。上半年外需仍存在回落的风险,预计下半年伴随美国补库周期,利率降低对于消费的支撑,出口有望逐步回暖。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政策方向,一是强调经济持续稳步向好的趋势不变,为房地产的恢复提供基础性支撑;二是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的风险;三是指出房地产为风险化解的重点区域,金融对房企的支撑力度需加强;四是要加快发展房地产的发展新模式。相关政策的发布为2024年房地产的发展奠定基石,“先破后立”的政府基调利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展望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是否复苏与消费者预期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供求两端的政策方面仍存在一定发挥空间。预计“三大工程”将成为未来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会对2024年稳投资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受到土地缩量、现有存量高等因素的影响,新房企的开工率预计将继续下行。房地企新开工面积代表的是未来需求,未来需求偏弱将导致地产前端商品需求不足。总的来看,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2024年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共同修订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进一步对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技术、装备、产品进行鼓励;对技术落后且无发展空间的技术及产品进行限制;对违法违规且对于污染落后的技术与产品进行淘汰。

  2024年中国纺织业预期向好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纺织行业与国民经济相挂钩。在当前国内经济稳增长政策不断拖底的大背景下,居民收入预期以及消费火星电竞 火星电竞官网信心有望继续修复。据文旅部数据,2023年1-9月,中国境内旅游人数达到36.74亿人次,同比增长75.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4.4%。在2023年12月的中国旅游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4年,中国旅游人数及收入将继续增长,或将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因此,但因全球出口方向逐渐转向东南亚,所以中国出口不会有较大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文件指出,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密切和带动能力强大等特点,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对于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文件提出在2024年,汽车行业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方面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自2024年1月1日开始执行,对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进行调整,其中对最高免税额进行限制,文件指出2024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免征购置税,每台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2026年-2027年购置税减半政策,每台车减税不超过1.5万元。近年在新能源汽车强劲发展势头下,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可以说仍未见顶,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未来或稳步提升。

【年度盘点】2024年石油化工品价格或偏强运行利润逐渐修复(图1)

  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或超3020万辆,同比上涨11.8%;销量或超2990万辆,同比上涨11.65%。新能源汽车产量或超950万辆,同比上涨34.6%;销量或超935万辆,同比上涨35.8%,市场占有率或在31.2%。全年新能源汽车替代汽油消费占比或有望超12%。

  2023年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文件中指明在家电行业应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加强废旧家电回收等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家电消费持续转型升级,在政府的支持下,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领域总体保持良好发展的态势。这一态势带动了国内家电用塑料消费量的持续增长。随着人们需求的逐渐提升,家电产品向个性化、绿色化、多功能等方向发展,塑料采用低成本改性技术在家电中的应用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未来家电行业可能成为塑料需求的增长点。家电行业对塑料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带动塑料消费增长。

  基于周期角度考虑,2024年中国大宗商品处于新一轮库存周期中的补库存阶段,有助于价格的修复。结合国内外宏观环境,从宏观驱动因素上看,国内经济延续复苏和原油的高位运行将会为化工品提供较强支撑,但在产能高增长背景下上半年的“弱需求”状态或更加明显。整体来看,2024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原油价格在多因素驱动下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化工品市场终端需求利好市场发展,石油化工品价格大概率呈现前低后高的形态,趋势上呈现震荡上涨走势,价格重心较2023年或有所抬升。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